本項目圍繞無感智辦與供水智治展開,義烏水務集團通過建立一體化供水平臺,全方位提升管理,不斷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供水服務形象。經過不到1年時間,業務網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后臺業務實現流程化管理,辦事過程透明化,提升事件處理效率,極大提升用戶獲得感。在義烏整體水資源緊缺情況下,通過管網監測、生產調度、水力模型系統的有機融合,科學地指導供水,精準降壓。在不影響用戶用水情況下,降低出廠壓力,每日正常供水9小時,在非高峰時段降壓供水,整體降壓幅度3米,維持管網壓力在15米,同期用戶供水每日減少2萬噸,且管網漏損和爆管事件大幅減少,減少漏損,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近年來圍繞生產調度、管網運行、漏損管控、營業收費、客戶服務管理為主要核心,致力于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基本實現了業務數據集成共享,部門工作協同高效,決策分析科學可判的目標。完善供水調度平臺,全線打通壁壘,統一遠程數據采集平臺,實現從水源地、水廠、輸配管網的一體化運行管理。
依托GIS地理系統,保證供水設施定位的準確性,管網變動數據同步跟測,保證了管網基礎資料的完整性。智能化遠傳水表用水數據通過遠傳系統實時傳送到供水企業電腦終端,足不出戶就可實現準確抄表讀數,降低企業運營人力成本。此外,通過大數據篩選發現用戶周期水量異常,主動提前通知用戶,有效規避用戶用水設備漏水造成的損失。
完善線上渠道,準確聚焦用戶服務需求,提升業務辦理便捷高效。對自來水業務重點環節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各部門業務流轉透明公開,分工協作有序,實現數據融通交互,報表分析快速準確。
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建設了一個大數據中心,搭建了線上服務、綜合調度、綜合管控、外業管理四大綜合平臺以及多個分中心,通過信息化的集成與融合,打通原有信息壁壘,將原來以人工為主的業務通過信息化實現,做到全業務、全鏈條信息化。
深圳環水集團將分散的服務渠道統一到一個服務中臺和數據中臺上,線上服務平臺將面對面的用戶服務與通過電子終端的虛擬服務背后的業務邏輯打通,實現了所有業務可以在線辦理,大幅提升了服務水平和用戶的體驗效果。利用人臉識別、OCR 、識別技術簡化客戶資料提交,刷臉就可以辦業務。利用銀行卡鑒權技術為順利實現銀行托收提供安全保障。打通服務渠道后,線下營業廳陸續關停,每個區僅保留一個實體營業廳,其業務量與之前相比已經減少了95%,減員增效的成果非常顯著。
上海燃氣客服系統項目中,結合業務要求實現全業務完整流程管理,用戶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上海燃氣精細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通過熱線系統與AI機器人的結合,大幅減少了一線員工的工作強度,為保障燃氣安全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系統通過建設一套無紙化審批功能的應用,降低辦公成本的同時極大的提高了審批效率,為上海燃氣提升優質服務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通過上海燃氣客服系統的建設,將原來分散、獨立客戶管理轉變成集團統一管理,實現多渠道線上線下營業收費、客戶服務的集中規范統一,支持跨區收費、跨區域業務辦理、統一對外服務,以標準化、規范化提升公司服務質量;還為用戶提供自助機服務,以及各類網上服務渠道包括網站、微信、及與上海一網通辦對接,為用戶提供全渠道服務,實現了所有線下業務的網上辦理,全面實現足不出戶辦理各類燃氣業務。管理部門通過客服系統平臺實時準確的掌握各種信息數據,方便各項經濟指標進行匯總分析,同時通過系統平臺的權限管理,加強了各銷售公司管理,有效確保公司經濟收入的有效增長。
根據區委區政府工作具體要求, 聚焦重點領域重要場景,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建設青浦區“一網統管”業務智能協同平臺,協同平臺內設“事件中心、流轉中心、預警中心、評價中心、配置中心和數據交換等”,實現對協同事項的管理、流轉、監管和評價等功能,加快系統整合,強化數據賦能,推進業務流程再造,通過建設協同平臺,整合部門資源,強化部門間的線上聯勤聯動, 進一步提升綜合治理的實戰合力,切實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
通過“一網統管”業務智能協同平臺建設,聚焦平臺資源整合和線上線下處置協同,支撐并賦能“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積極探索了“一線管戰、平臺管援”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聞聲(訊)而動的實施響應機制,做優條塊銜接、區域聯動的快速應急體系,探索形成了一批高質量串并聯統籌處置規范,引導各方主動跨前,有機配合。
2020 年,徐匯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正式啟用, 標志徐匯“一網統管”建設邁上新臺階。區城運中心的大屏 和“匯治理”的小屏實現聯通,“一網通辦”的海量數據賦能“一網統管”事中事后監管,徐匯初步構建起“一屏觀天 下、一網管全城、一云匯數據、一人通全崗”的城市治理體系。徐匯區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的目標持續優化“一網統管”平臺,形成了統一指揮、數據共享、實時調度、處置及時的城市運維體系。
|